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是由国家粮食局等部委主办、每年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所在周开展的全国性粮食安全主题活动,旨在提升公众粮食安全意识,倡导节约粮食,通过主题宣传和实践活动推广节粮减损理念。
该活动源于1991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宣传周活动,2012年首次倡导"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警示粮食危机,呼应联合国粮农组织当年世界粮食日"办好农村合作社,粮食安全添保障"主题。
背景与意义
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十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但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存在约2000亿斤的供需缺口。同时,全球气候变化、耕地资源约束加剧,节粮减损被视为“无形良田”,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宣传重点
全链条减损:覆盖种植、收获、储运、加工、消费各环节,推广智能仓储、机械化生产等技术;
典型案例展示:发布黑土地保育技术(增产6%-10%)、智能化储粮设施等实践成果;
公众参与:通过“光盘行动”“小份菜”等倡导合理消费,抵制餐饮浪费。
2022年以"保障粮食供给,端牢中国饭碗"为主题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 。
2024年主会场活动在武汉举行,云南省主会场聚焦"科技引领、减损增效"展示仓储技术,同期全国多省份发布活动实施方案。
2025年延续"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主题,云南省主会场在楚雄州开展粮油产品展销与宣传活动,主办单位扩展至国家邮政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机构。活动形式包括进社区宣讲、粮食节约志愿服务、“光盘行动”、粮油产品展销及知识竞赛等多样化宣传方式
今年10月16日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将今年全球活动主题确定为“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本周是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是“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主会场活动现场发行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成立八十周年纪念邮票,发布了新出版的《中国粮食制度史》,集中宣传推广了一批粮食节约减损典型案例,宣布了著名青年歌唱家刘媛媛担任爱粮节粮公益宣传大使,发布了粮食安全宣传教育主题曲《粮安天下》,刘媛媛在现场进行了演唱。
实施成效
近年来,《反食品浪费法》《粮食安全保障法》等法规出台,全国已建成5500多个专业化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储粮损耗率控制在1%以内。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