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捎同事上下班吗?

早上来上班时,我在站点等班车。一辆轿车突然一个刹车停在我面前,我歪头朝驾驶座看了一眼,是位五十多岁的男人,并不认识,我也就没挪步了。“是到十里坪吧?去就快上车。”驾驶员朝我吼了一声,还有点发急的意思。我赶忙坐上了他的副驾驶座。

在一路上聊天中,才知道他是我同一小区的,平时没注意看到过,但穿着制服在这个站点等车的,以为是同一个单位的同事。其他我们是相邻的两个单位,许多同事之间都是亲朋好友。他是把我当成了他单位的同事,虽然并不认识,但觉得是顺路的,车上也有空位,就吆喝着一起上路了。

我不爱开车,习惯于坐班车上下班,觉得省事。现在路上的车子多,上下班时段更是行车难,精神要高度集中,很费神。而坐班车有专职司机,行车稳速度快,且车上还可以打个盹休息一下。坐习惯班车了,让我开私家车上下班都不愿意。

因此,上下班途中坐同事的顺路车也是常有遇到的。

不过,除非是没有赶上班车,我一般不太愿意麻烦同事,让他们带自己上下班。一来,两个人不完全顺路的话,他们就要为你绕点路,上下班高峰期,平时一脚油门的路程,来回很耽搁他们的时间的。二来,约定了和某人同车,相互之间就有了羁绊,你临时有了变化,会影响到他人的出行计划。三来,如果是经常坐某人的车子,经济上总要相应补偿些,对方又不好意思要,彼此会有些尴尬。

有些同事在交流中谈起这个话题,经济上的问题倒不太在意,多一个人同车费不了油钱,有个伴开车还不孤单,只是担心自己有个变化时,临时让他人找下家太不方便,因此一般不会主动邀请同事坐自己的车。上班还好,目的点是一致的,下班的话,就会有要不要把同事送到家的迟疑。

当然,大家还有丝担忧,但都没有说出口来,就是万一在路上出点交通意外的话,这个责任就有点不明不白,害怕自己好心办坏事,没事时就得到一句口头谢谢,有事了可能会惹麻烦上身。媒体上已经有报道,同事坐顺风车下班,不幸两人出了意外身亡,家人还在悲痛之中,对方家人找上门来要求赔偿,让人傻了眼。

你自己还在时,出点伤害,估计绝大多数人是不会反去找人要赔偿的,便你不在了,有些家里人可不管道义,只想法律范围内最大化地要赔偿。良心值多少钱?没钱过生活了,谁还要面子。这是他们的逻辑,有时可能也有他们的苦衷和难处。

一个彭宇案,让中国的社会道德水准倒退了二十年,至今让人面对倒地的老人不敢勇敢地伸出手。如果遇到类似捎同事上下班发生意外要求赔偿时,希望我们的司法从业人员能慎重判决。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

被我这么一梳理后,你还会捎同事上下班吗?是不是有点细思极恐?哈哈哈!


历史上的今天:

相关推荐

论家庭购买打印机的重要性

明天要出差,到晚上时通知有份材料需要自己签字,明早一上班就要交上去。 怎么办?明天赶到单位,等同事打印机好再签字,出差肯定来不及。晚上赶去单位加班,来回50公里,就为签一个字,太不值得。 幸好,家里有打印机,让同事把文稿发给我,打印好后签上字,托另一位同事上班时带过去,解决燃眉之急。 几年来,这种事发 ...

财务报销真是个技术活

单位的财务制度真是严丝合缝,容不得半点马虎,这两天我是深有体会呀。 其实是挺简单的一件事:单位领导和驾驶员去省城出差,让我走个内控系统,报个出差,回来后报个销。 申请出差还算简单,登录单位局域网,打开内控系统,在申请出差中填写出差的时间、地点、人员,其中有个项叫“出差类型”,我选择了“会议”,事后 ...

卷土重来

单位政工群里突然发了则开会通知,没说什么内容,要求全体中层领导参加,原则上不能请假。 这种会议通知平时也不少见,所以小麻也就没多想。到了晚上,小麻突然接到了分管政工工作的领导的电话,莫名其妙地问了句:“明天要民主推荐一名所级副职,你看哪些人表现突出的?”“哦,原来明天是民主推荐副处级领导人选呀,难 ...

单位启用钉钉打卡考勤了

单位今天正式启用钉钉“打卡”考勤了。 利用钉钉 App 进行打卡考勤,在许多单位、公司并不是新鲜事吧?我们单位也是积极顺应移动互联的优势,推出了这一考勤办法。打卡点设置为办公楼周边100米,在有效范围内才能进行打卡,并需要人脸识别完成才算成功打卡。 单位的考勤制度一直施行得并不顺利,早些年是采用指纹机考勤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