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及其合作伙伴把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4月24日-30日)作为世界免疫周,旨在提高关于免疫如何拯救生命的公众意识,并鼓励世界各地的人们为自己和孩子接种疫苗,对抗致命疾病。
免疫接种能够挽救无数生命,是公认最成功和最具成本效益的卫生干预措施之一。但目前全球仍有近2000万名儿童未接种疫苗或疫苗接种不足。扩大免疫接种服务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减贫和全民健康覆盖极为重要。常规免疫为生命初期的卫生保健服务提供了平台,使每个儿童有机会从生命一开始便健康生活直到老年。
节日由来
为确保全球儿童都能受到疫苗的保护,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自1974年实施扩大免疫计画(Expanded 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 EPI),致力促进各国全面推动疫苗接种,保护所有年龄层免受疾病侵害并提升生活品质,至今各国皆有国家免疫计画,疫苗接种已为全球公认最安全、最成功且最具成本效益的传染病防治措施之一。
为提倡疫苗接种重要性,WHO自2010年起将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4月24日至30日)确定为「世界免疫周(World Immunization Week)」,藉由每年不同主题宣导活动,促进采取必要的集体行动,让更多儿童、成人及社区都能获得疫苗保护。
2024年是EPI实施的第50年,为庆祝EPI 50周年取得的成就,强调为挽救生命的影响,以及加强推动免疫计画的关键时刻,期透过系统性地规划来对抗及预防各种传染病,从初期建议之6种疫苗,到现今13种疫苗,都期为每个儿童提供可预防疾病的免疫接种。其中1980年根除天花为免疫史上重要里程碑,且至1990年使全球儿童疫苗接种涵盖率达80%。
疫苗接种
现行我国预防接种提供12项公费疫苗,可预防16种传染病,包含9项幼童常规疫苗、流感疫苗、长者肺炎链球菌疫苗及COVID-19疫苗等,使多数侵袭国人健康甚巨的疫苗可预防疾病已获得有效控制,甚至消除。去(2023)年随着国际边境开放与WHO解除COVID-19公共卫生紧急状态,国内各项接种作业回归常态,我国3岁以下幼童常规疫苗基础剂及追加剂接种完成率达98%及93%以上,维持高接种完成率,包括幼童麻疹、腮腺炎、德国麻疹混合疫苗(MMR)。但是近期国际间陆续发生麻疹群聚疫情,依WHO监测显示,受COVID-19疫情影响,幼童常规疫苗覆盖率下降,加之后疫情的国际互动开放,经由频繁的国际旅游、经贸交流,麻疹疫情的卷土重来,都在在显见维持疫苗高接种率及群体免疫保护力在保护国人健康及防疫安全的重要性。
另我国自去年10月2日起实施65岁以上民众接种1剂13价结合型肺炎链球菌疫苗(PCV13)及1剂23价肺炎链球菌多糖体疫苗(PPV23)的新政策,亦是现今对于疫苗保护扩大实施族群及效益的具体作为。由于疫苗的不断运用、研发上市,未来政府亦会持续掌握国际趋势,并透过疫苗接种计画之推行以达「世界免疫周」的倡议,确保人人都能获得疫苗保护,预防罹患疫苗可预防的疾病之目标。
活动主题
2025年世界免疫周的主题是:“人人享有免疫服务,我们可以做到”,努力确保更多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及其社区免受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威胁。
2024年世界免疫周的主题是:“人类可以通过免疫接种挽救生命”。
2023年世界免疫周的主题是:“大力补种”。
2022年世界免疫周的主题是:“人人享长寿”。
2021年世界免疫周的主题是:“疫苗使我们更紧密”,展示疫苗接种如何将我们与我们最关心的人、目标和时刻联系起来,帮助改善世界各地每个人一生的健康。
2020年世界免疫周的主题是:“疫苗保护人人”,该运动将关注疫苗,以及开发、接种和被接种疫苗的人在保护世界各地每个人的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
2014年世界免疫周的主题是:“了解情况,接种疫苗”,这一呼吁主要针对公众,关注的是人们是否接种了所有需要接种的疫苗。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