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无事,约了两家人到附近走走,去了浦江县黄宅镇的上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遗址公园目前对外开放的有2个馆,一是遗址现场展示区,二是上山文化考古区,都是茅草屋的古朴造型,加上园区内绿油油的草坪,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真有“远古中华第一村”村舍稻田的感觉。
上山遗址发现于2000年,经碳十四年代测定,距今约10000年,2006年11月命名为“上山文化”。它比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都要早,所以有“万年上山”的说法。
上山文化遗址群散落在金衢盆地,是我国规模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像龙游县荷花山遗址、义乌桥头遗址等,出土了以大口盆、彩陶为典型的陶器,还有最早的炭化稻米,补认为: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上山文化彩陶是世界上最早的彩陶;上山文化是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
上山遗址出土的大口盆,这也是上山文化 Logo 的主图案。
万年稻米,展馆最珍贵的展品,也是确定了上山文化有万年历史的证物。
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是以南方稻作文明和北方粟作文明为基础的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的重要起点,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为此题词“万年上山 世界稻源”,考古学界泰斗严文明先生也为遗址公园题写“远古中华第一村”。
作为村落文化的象征,是在遗址中发现了墓葬制度,这个远古人被人为地埋葬,并有了殉葬品——一个彩色的陶罐。
这是在义乌桥头遗址中发现的陶壶,是迄今发现世界最早的彩陶(距今9000多年),我觉得是这些陶器中最漂亮的一个。桥头遗址也是发现遗物最多的,我想如果不是浦江上山的推广力度更大,可能就被义乌桥头给抢了命名权了。
展馆的主要区域是遗址发掘现场,发现了不同形式的灰坑、灰沟、柱洞及由柱洞构成的建筑遗迹,从中可大致勾勒先民生活的场景。
2号馆主要展示了20多年来关于上山文化发掘研究、宣传的大事记,图文并茂穿插相关图书、科普知识、考研动画等形式的成果展示。展厅门口摆放着中央宣传部追授徐利民同志“时代楷模”符号的展板,徐利民同志生前系浦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在他的推动下,浦江县邀请中外学者参加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研讨会,成立上山文化遗址联盟,徐利民还勾勒出跨越15年的上山文化遗址申遗路线图。
6月14日(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我国第五批(10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浙江省上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榜上有名。这是继良渚、龙泉窑、上林湖越窑、安吉古城后我省第五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上山文化考古遗址公园免费开放,特别适合带小朋友来开展研学实践活动,我们刚进园的时候,正好看到一群10岁左右的小学生在辅导员的带领下,顶着烈日来研学。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