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

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创始于2003年,联合国的专门机构指定每年二月的最后一天,作为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该节日设立主要用于推动各国政府和社会进一步重视人们的居住环境和条件,并通过开展种种活动,为社会解决一些问题。

调查内容

居住条件,人们很容易和住宅面积联系起来。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在90年代到2000年的户均居住面积:瑞典是72平方米,英国为97.9平方米,法国是86.4平方米,日本92平方米,美国177.5平方米,前苏联72.4平方米,那么我国的城市户均居住面积已经达到65平方米国。可是在二、三十年以前,我们的居住环境还是比较简陋的。在80年代,我国的人均居住面积还只有3.6平方米,而人均建筑面积已经达到30.1平方米。乡村的土坯房,已经被别墅式的砖瓦房取代;内蒙古的游牧民族,也已经在定居的草场盖起了幢幢小楼;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城市规划带来的拆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断的变化。

住房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住房体制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原来的公有房已经大部分被私人买下。大城市房屋自有率已达70%—80%,房屋已经是家庭财产的重要部分。

人们住房面积增长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居住品质的提高。除了开始在装修上大下文章之外,大家对居住小区的环境也越来越挑剔。在德国,这种对于居住品质的提高,大约在1987年。它的标志是第一次出现用于住宅维修、改造的资金投入要大于新建住宅的资金投入。

人们在选择住房时,已经不再是一味的追求大面积,而是在80到100平方米的这个区间,是比较经济、合理、适用的套型。近年来,人们关心的已经不仅仅是自己家里的那几十平方,社区环境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在购买房子时,消费者已经把居住的节能、无污染、社区的绿化、周边的设施做为购房的重要参考指数。另外,还有许多人开始选择自己工作、居住、养老的城市。人们在选择居住的地点时,已经不仅满足与自家房内的大小和周边的小环境,也开始对社区、城市大环境的各个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元因素均衡发展的城市才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宜居指数

《中国城市宜居指数2007年度报告》

据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发布的“二○○七零点中国公众城市宜居指数”显示,北京和上海在公众心目中的宜居水平较上年有大幅提升。同时,中国中小城市仍在宜居榜上居主要位置,且名次较往年变动不大。

研究报告认为,京、沪宜居名次的跃升主要因两城市各有突出进步领域。北京在社区环境得分上有显著提升。而上海主要因公共空间、城市经济环境和城市人文环境等指标有明显提升,尤其后两项指标排名第一。

宜居排行总榜上,北京名次由上年度第19位升至第11,上海由第11名升至第3。厦门和杭州分居宜居排行榜首席和次席。其它十强依次是深圳、宁波、青岛、昆明、成都、珠海、苏州。

中国公众城市宜居指数调查迄今已进行三年。本次公布的年度调查系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深圳、大连、济南等三十九个城市的近4300名常住居民进行入户调查访问,数据按各地人口规模予以加权处理所得。

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中国居民对城市总体宜居水平的评价为65分,较2006年小幅提升近4分。总指标中,中国公众对城市公共空间评价最高,其得分连续两年排在首位,居住空间则是最差的一项。

附:宜居指数排在前10名的城市依次是:厦门、杭州、上海、深圳、宁波、青岛、昆明、成都、珠海、苏州。


历史上的今天:

相关推荐

5月1日,国际劳动节

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 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会议通过决议,规定1890年5月1日国际劳动者举行游行,并决定把5月1日这一天 ...

8月6日,内陆发展中国家特殊发展需要和挑战国际宣传日

对分布在非洲、亚洲、欧洲和南美洲的32个内陆发展中国家而言,当下正值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些国家总人口超过6亿,但却由于缺乏出海通道、地理隔离严重,以及贸易成本比沿海国家高出约30%等原因,长期面临严峻的发展挑战。 为强调这些挑战,2025年7月17日,在联合国第七十九届会议上,通过 A/79/L108 号决议,宣布自 2025 ...

7月25日,非洲裔妇女和女童国际日

2024年8月1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第A/RES/78/323号决议,决定将每年7月25日设立为“非洲裔妇女和女童国际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Women and Girls of African Descent),以凸显这一国际日在纪念全球反对奴隶制和种族主义的斗争、实现两性平等的决心以及所有非洲裔妇女和女童对社会发展重大贡献方面的重要性。 关注非 ...

7月12日,国际希望日

当今世界动荡日益加剧,社会分歧不断扩大,面临着持续的经济和环境挑战,为此,国际社会继续寻求团结而非分裂的价值观。其中,希望尤为重要,因为它是一股强有力且能引起普遍共鸣的力量。有鉴于此,2025年3月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7月12日定为国际希望日(International Day of Hope),庆祝希望并推动希望成为个人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