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动荡日益加剧,社会分歧不断扩大,面临着持续的经济和环境挑战,为此,国际社会继续寻求团结而非分裂的价值观。其中,希望尤为重要,因为它是一股强有力且能引起普遍共鸣的力量。有鉴于此,2025年3月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7月12日定为国际希望日(International Day of Hope),庆祝希望并推动希望成为个人、社区和国家的指导原则。
决议汲取了《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的永恒价值观,呼吁和平、尊严、宽容和共同进步。它以国际良心日等联合国先前的倡议为基础,强调希望对提升福祉和促进相互尊重、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宣布设立国际希望日不仅具有象征意义,更在全球范围内邀请所有人行动起来。国际希望日呼吁联合国的会员国、区域和国际机构、民间社会和个人营造能让希望蓬勃生长的环境。具体措施可能包括公众教育、宣传活动、社区外联、善意的举措以及促进宽恕与和解。由此,社会可以促进包容、同理心和韧性。
归根结底,国际希望日提醒我们,即使在困难时期,希望仍然是一种变革的力量。希望可以弥合分歧,推动进步,振奋人类精神。国际希望日邀请我们所有人静下心来反思,并再次承诺,不会将未来建立在绝望或分裂之上,而是将共同的人性和对更美好明天的坚定信念作为缔造未来的基础。
希望与共同利益
希望是支持个人恢复、增强集体韧性的强大力量。希望能促进社会信任,鼓励公民参与,减少两极化,并增强认同感。这些特质支持包容、和平与可持续进步,而这些都是公共产品的核心方面,也是“目标16: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的核心要义。国际希望日提醒我们,希望不仅是个人美德,也是集体责任。
“没有希望就没有和平,没有信任就没有发展,没有信仰就没有未来。”——教科文组织和平与人权对话
庆祝方式
- 教育与宣传:组织讲座、学校活动或公众宣传活动,增进理解,激发希望。
- 社区参与:发起社区活动,例如设置“希望中心”、制定辅导计划或组织支持小组等,促进联系,增强韧性。
- 文化表达:举办艺术展览、表演或故事分享活动,颂扬共同价值观和多元经历。
- 服务与和解:参加不同信仰间的聚会、和平对话或志愿活动,搭建沟通桥梁,弥合分歧。
将希望化为行动
庆祝国际希望日,将乐观转化为有意义的行动。召集朋友、同事或学生举行简短的“希望圆桌”对话,讨论当地面临的挑战并畅想解决方案。投入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服务,辅导年轻人、清理公共空间、看望年迈的邻居,或者参与心理健康求助热线志愿服务。在课程、会议或信仰聚会中融入关于希望的思考,激发持续的对话。每一个微小的举动,无论是发自内心的交谈、善意的举措,还是片刻的教学,都有助于传播希望感,而这个国际日正是要在各地社区激发这种感觉。
历史上的今天:
- 2024: 7月12日,马拉拉日 (0)
- 2023: 7月12日,国际防治沙尘暴日 (0)
- 2022: 网传 WPS 被曝会删除用户本地文件 (2)
- 2021: 捧着一颗爱心而来,不带一丝遗憾回去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