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七七事变”纪念日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 ,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 ,被中国驻军严词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七七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

事件经过

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

卢沟桥横跨永定河,属河北省宛平县管辖,距北平仅30里,为捍卫北平的屏障。驻守在平津一带的中国军队是第二十九军,总兵力约有10万人。

7月7日夜10时,驻丰台日军河边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由中队长清水节郎率领,在卢沟桥以北地区举行以攻取卢沟桥为假想目标的军事演习,11时许,日军诡称演习时一士兵离队失踪,要求进城搜查。在遭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二一九团团长吉星文的严词拒绝后,日军迅即包围宛平县城。翌晨2时,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为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定,双方派员前往调查。

但日军趁交涉之际,于8日晨4时50分,向宛平县城猛烈攻击。并强占宛平东北沙岗,打响了攻城第一枪,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还击,日军在同一天内,连续进攻宛平城三次,均遭中国守军的英勇抵抗。

7月8日,北平当局令驻军坚守卢沟桥。宋哲元致电蒋介石,报告卢沟桥事变真相。

同日,国民政府外交部为卢沟桥事变向日本大使提出口头抗议。

同日,日本内阁会议提出所谓“事件不扩大,就地解决”的方针,欺骗世界舆论,麻痹国民党当局,争取时间调集部队。

9日,北平当局与日军达成协议:(1)双方立即停止射击;(2)日军撤退至永定河左岸,中国军队撤至右岸;(3)卢沟桥守备由河北保安队石友三部担任。翌日,中国军队撤退,日军不仅不履行诺言,反而大批调兵向中国军队进攻。

11日,平津当局与日军达成现地协定:(1)第二十九军代表声明向日军表示道歉,并惩办此次事变责任者;(2)取缔共产党、蓝衣社及其他抗日团体的抗日活动;(3)永定河以东不驻中国军队。

10日,各方纷纷报告,日军已由天津、古北口、榆关等处陆续开到,且有大炮、坦克等向卢沟桥前进,已将大井村五里店等处占领;平卢云路也不通行,战事即将再发。

11日起,日军时以大炮轰击宛平城及其附近一带,城内居民伤亡颇多,团长吉星文亦负伤,就将城内居民向城外比较安全地带疏散。战事由此扩大到八宝山、长辛店、廊坊、杨村等处。第二十九军各部分散于各处应敌。日军出动飞机在各处侦察扫射,战事时断时续。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事件影响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

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中国军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热烈响应,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于7月17日在庐山发表谈话,宣布对日作战 。

历史意义

七七事变的整个过程清楚地表明,它是日本政府、财阀、政党的共同意志,绝不是什么日本少数军人牵着军部、政府的鼻子走。它是日本大陆政策的必然发展和有计划有准备的行动,是日本长期以来侵华野心的最终全面实施,也绝不是什么偶然事件。中国已经丧失了台湾、澎湖列岛和东北等一系列领土于日本侵略者之手,日本还霸占了中国剩余领土内一系列军事、经济主权,更甚而要侵占华北,中国已经到了忍无可忍、不得不还手的最后地步了。日本知道中国已经不可能再有任何的退让,渐进式的蚕食已经走到了尽头,再也行不通了。为此,日本急不可耐地抛弃了渐进式蚕食的方法,为了实现预定的大陆政策,对中国开始全面出击,企图根本上灭亡中国。然而,侵略者总要给自己粉饰一下,说什么是由于中国的“反日”行为才造成了日本的被迫反应:简直是一派胡言,潜台词无非是“中国应该顺从地接受日本的统治、占领和奴役”。而这,只能是日本侵略者自己的梦想罢了。

“七·七事变”爆发79周年纪念日,民众参观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

后世纪念

七七周年

2014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77周年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2014年7月7日上午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现场直播纪念仪式,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同步直播。

历年纪念

1987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50周年之际,坐落于全民族抗战爆发地——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了馆名。

1997年7月7日,纪念馆二期工程竣工,江泽民亲笔题词:“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史育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振兴祖国。”

2005年7月7日,在纪念馆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纪念活动——《伟大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开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时任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等多位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时任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岐山主持开幕式,开幕式有2000人参加。现场伴随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乐曲声,60发红色信号弹射向天空,3000羽和平鸽飞上蓝天。

2012年,恰逢全民族抗战爆发75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与中国音乐家协会爱乐乐团共同举办了主题音乐会。

2014年7月7日上午10时,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在卢沟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2023年7月7日上午,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6周年仪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

现实意义

2022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发生85周年纪念日,尽管卢沟桥的硝烟早已不见,但那段惨痛的历史却需要每一个国人终身铭记于心。那么,我们每年纪念“七七事变”,到底要纪念什么?缅怀什么?

勿忘——勿忘国耻

历史永远铭记85年前,也就是 1937 年7 月7 日的那个晚上,日军诡称一名士兵失踪,卢沟桥畔的一声枪响打破宁静,悍然向卢沟桥和宛平城发起猛烈进攻,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一寸山河一寸血,无数中华儿女捐躯赴国难,不顾生死为保卫河山浴血奋战,奏响反抗侵略的英雄壮歌,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就此拉开。虽然“七七事变”已过去85年,但我们不敢忘记也不能忘记!这是国耻,是日本帝国主义强加给全体中华儿女的国耻日。

缅怀——缅怀先烈的保家卫国情感

我们纪念,我们缅怀,就是要纪念先辈们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坚强决心和共赴国难的悲壮,缅怀先辈们“一寸山河一寸血 ”的抗战精神。纪念和缅怀被杀或战死的2100万同胞和受伤的1400万亲人。历史上没有哪一次战争像抗日战争这样让中华民族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日本帝国主义所犯下的“南京大屠杀”的滔天大罪,更是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抹不去的惨痛记忆。时刻提醒国人,在纪念和缅怀的同时,也不要忘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和“七七事变”所带来的沉痛教训。

珍惜——珍惜得来不易的和平

我们是最终取得了最终胜利,但是我们付出了3500万军民的伤亡,这些鲜活的生命依然历历在目,依然活在我们心中。自此,我们更要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和平,在发展的同时,时刻不忘这是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期待和平,我们珍惜和平,但帝国主义今天依然存在,“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依然未死”,要时刻保持清醒,时刻警惕“忘战必危”。

自强——民富国强,自强不息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依然未死”,2022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更是扩大到亚太,到了我们的家门口。除此,他们还打贸易战、打经济封锁战、打制裁战,我们在警惕的同时,也要不断自强,不断发展我们的国防、民生经济,不断突破技术堡垒。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一面民富国强,一面做好应对挑战的准备。

via “七七事变”纪念日,我们要勿忘、缅怀、珍惜、自强!


历史上的今天:

相关推荐

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

九一八事变(the September 18 Incident),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 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

全民国防教育日

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是全民国防教育日(Nationwide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Day),是国家设定的对全民进行大规模国防教育的主题活动日,群众性国防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目的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普及国防教育,使全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必要的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参与国防建设。 ...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历史上的第一次全面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以立法形式确立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以国家层面的庄重仪式,以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 ...

8月15日,日本投降纪念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因此这一天被称为日本“投降日”。 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完全胜利。 日本军国主义在20世纪上半叶所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黑暗的一页。 日本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