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减少灾害风险日

国际减少灾害风险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也叫国际减灾日,或作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200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定为每年10月13日。

设立“国际减灾日”目的是通过国际上协调一致的行动,减轻由地震、风灾、海啸、水灾、土崩、火山爆发、森林大火、蚱蜢和蝗虫、旱灾和沙漠化以及其他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生命损失及财产破坏、以及对社会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背景信息

1989年12月2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 第44/236号决议,指定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少自然灾害日”。在国际减少自然灾害十年(1990-1999)期间,每年都纪念该国际日。

2000年,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结束,联合国大会于1999年11月通过决议,将国际减灾十年改为开展国际减灾战略行动,将减灾视为一项长期并具战略性的行动开展,而联合国于2002年1月21日的会议中,通过国际减灾日继续进行,用作宣传正视自然灾害的重要性。

2009年12月21日,大会在其通过的 第64/200号决议 中决定,将该国际日的名称改为“国际减灾日”,并将纪念日期改为10月13日。“国际减灾日”旨在提高人们对如何采取行动,减少灾害风险的认识。

2019年1月17日,大会在其通过的 第73/231号决议 中决定,将国际减灾日改为“国际减少灾害风险日”。“国际减少灾害风险日”旨在提高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减少灾害风险的认识。

在联合国第三届减少自然灾害世界会议上,与会者提醒国际社会,灾害对地方一级的损害最为严重,可造成生命损失和巨大的社会和经济动荡。 突如其来的灾难每年都导致数以百万计的民众流离失所。仅2014年,全球因自然灾害而新增的流离失所人口就高达1930万。许多因气候变化而加剧的灾害,可对可持续发展投资及其预期成果造成负面影响。

同样,地方一级的抗灾能力亟待加强。《仙台减少灾害风险框架》以人为本,注重行动,以减少灾害风险,并且协议适用于大小规模的灾害,无论灾害是自然或人为,也适用于相关的环境、技术和生物的危害和风险。

历届主题

1991年10月9日主题是“减灾、发展、环境――为了一个目标”。
1992年10月14日主题是“减轻自然灾害与持续发展”。
1993年10月6日主题是“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要特别注意学校和医院”(Stop Disasters; Focus on Schools and Hospitals)。
1994年10月12日主题是“确定受灾害威胁的地区和易受灾害损失的地区――为了更加安全的21世纪”(Protection of Vulnerable Communicities from the Effects of Natural Disasters)。
1995年10月11日主题是“妇女和儿童--预防的关键”(Women and Children - the Key to Prevention),
1996年10月9日主题是“城市化与灾害”(Cities at Risk)。
1997年10月8日主题是“水:太多、太少――都会造成自然灾害”(Water:Too Much。。。Too Little。。。The Main Cause of Natural Disasters)。
1998年10月14日主题是“防灾与媒体--防灾从信息开始”(Natur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the Media)。
1999年10月13日主题是“减灾的效益――科学技术在灾害防御中保护了生命和财产安全”(Prevention Pays)。
2000年10月11日主题是“防灾、教育和青年--特别关注森林火灾”(Disaster Prevention, Education and Youth, with special focus on forest fires)。
2001年10月10日主题是“抵御灾害,减轻易损性”(Countering Disasters; Targeting Vuherability)。
2002年10月9日主题是“山区减灾与可持续发展”(Disaster Reduction for Sustainable Mountain Development)。

2003年:面对灾害,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
2004年:减轻未来灾害,核心是如何“学习”
2005年:利用小额信贷和安全网络,提高抗灾能力
2006年:减灾始于学校
2007年:防灾、教育和青年
2008年:减少灾害风险 确保医院安全(Hospitals Safe from Disasters)
2009年:让灾害远离医院
2010年:建设具有抗灾能力的城市:让我们做好准备!(Making Cities Resilient:“My city is getting ready”。)
2011年:建设具有抗灾能力的城市—让我们作好准备。
2012年:女性——抵御灾害的无形力量。
2013年:面临灾害风险的残疾人士。
2014年:提升抗灾能力就是拯救生命——老年人与减灾(Resilience is for Life——Older Persons and Disasters)。
2015年:掌握防灾减灾知识,保护生命安全。
2016年:用生命呼吁:增强减灾意识,减少人员伤亡。(Live to tell:Raising Awareness, Reducing Mortality)
2017年:建设安全家园;远离灾害,减少损失。
2018年:减少自然灾害损失,创建美好生活。
2020年:提高灾害风险治理能力
2021年:只有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朝着一个更安全、更有韧性的地球取得真正的进展(Only together can we make true progress towards a safer and more resilient planet.)
2022年:早预警、早行动


历史上的今天:

生成海报
点赞 0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

相关推荐

3月1日,世界海草日

2022年5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A/RES/76/265号决议,宣布3月1日为世界海草日(World Seagrass Day)。该决议强调迫切需要在各级提高认识,推动和促进海草养护行动,以增进其健康和生长,同时铭记加强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性。 为什么海草很重要 海草是海洋开花植物,生长在世界各地的浅水区,从 ...

2月10日,世界豆类日

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功举办2016年“国际豆类年”的基础上,联合国大会认识到豆类促进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潜力,并将每年的2月10日定为“世界豆类日”。世界豆类日是提高公众对食用豆类营养价值认识的绝佳机会。豆类为可持续食品体系和#零饥饿#世界做出了贡献。 背景信息 2013年12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 (A/RES/ ...

世界消除贫困日

国际消除贫困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radication of Poverty)亦称国际灭贫日或国际消贫日,是联合国组织在1992年12月22日会议上通过47/196决议,由1993年起把每年10月17日定为国际灭贫日,用以唤起世界各国对因制裁、各种歧视与财富集中化引致的全球贫富悬殊族群、国家与社会阶层的注意、检讨与援助。提高全球 ...

世界粮食日

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英語:World Food Day)。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成立于1945年10月16日。于是第20届联合国大会于1979年11月将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1981年起施行。设立此主题日旨在唤起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的高度重视。这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