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国际熊猫节

国际熊猫节是中国发起拯救大熊猫的节日。定于每年的9月22日。

1993年是中国发起拯救大熊猫运动10周年,成都举行了“国际熊猫节”,以后每年9月22日成为国际熊猫节。是属于熊猫的日子。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创建于1963年,是我国建立最早、栖息地面积最大、以保护大熊猫及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为了帮助大熊猫生存,我国政府和其他有关团体建立了一个特殊的繁育中心被称为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大熊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92年正式成为我国的“国宝”。为加强大熊猫保护,中国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

  • 连续开展全国性大熊猫资源调查。
  • 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重视大熊猫栖息地保护。
  • 积极开展大熊猫抢救工作。
  • 实施重点工程,以保护大熊猫。
  • 加强大熊猫保护管理体系建设。
  • 大熊猫的迁地保护。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1983年,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成立,目前有卧龙神树坪、卧龙核桃坪、都江堰、雅安4个基地。在此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6只发展到356只;中心成功野化放归人工繁育大熊猫9只;另外,中心还将5只经过培训的圈养雌性大熊猫放归野外参与引种,其中2只先后产下幼仔8只,存活7只。

我国共建6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从1963年四川卧龙、王朗、白河、喇叭河最早一批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到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束,各级政府共为保护野生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建了67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336万公顷,覆盖了53.8%的大熊猫栖息地,并保护了66.8%的野生大熊猫种群。


历史上的今天:

相关推荐

4月8日,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

4月8日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珍稀动物(rare animal)是在自然界较为稀有和珍贵的动物。 由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人类活动、栖息地减少等原因,有些珍稀动物一度濒临灭绝。其中非法盗猎和走私对许多珍稀物种的生存有着重要威胁。 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International Rare Animal Protection Day)意在提倡保护珍稀动物 ...

红十字博爱周

红十字博爱周(Red Cross Bo'ai Week)是中国红十字会系统每年围绕“5·8世界红十字日”开展的主题宣传活动,旨在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时间与背景‌ 活动周期通常为5月6日至12日,以纪念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亨利·杜南诞辰日)。 2024年恰逢中国红十字会成立120周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印发通知,部署全国红 ...

4月4日,世界流浪动物日

世界流浪动物日(World Stray Animals Day)定于4月4日,宗旨是尊重全世界所有的流浪动物。每年当日,世界各地一些国家地区的动保团体会举办各种相关活动,如流浪动物认养活动,以庆祝流浪动物日。 节日由来 这项纪念活动始于2010年的“第一届荷兰全国流浪动物会议”,为了宣扬对流浪动物的关注,竭力停止弃养,呼吁“领代 ...

中国水周

每年"世界水日"的这一周,即3月22日至3月28日,确定为"中国水周"(China Water Week),旨在提高全社会关心水、珍惜水、保护水和水忧患意识,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 节日由来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后,水利部即确定每年的7月1日至7日为“中国水周”。 1993年1月18日,联合国第四十七次大会通过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