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都不需要带礼物了吗?

龙行龘龘(dá),前程朤朤(lǎng),生活䲜䲜(yè),事业燚燚(yì),甲辰龙年的新春祝福让我们一下子认识了4个生僻字。

和妻子盘算着拜年时要走动的亲戚家数量,早早地在网上采购了拜年的礼物。妻子娘家的风俗,拜年礼物必有一对白酒,再是加一份坚果礼盒,家中有孩子的,换成旺旺大礼包,装了满满一后备箱。

到了岳母家,说今年拜年有新变化,大舅舅说这些酒呀都是几个块钱的,没法喝的,牛奶等东西这家拎来那家提,过期了都不知道,多的人家喝也喝不光,太浪费了,索性讲好大家都不拎东西,省点心事。所以舅舅家这边,大家拜年都不带礼物了。

大舅舅讲的不无道理,但拜年不拎个东西,总觉得少了点喜庆,缺点了仪式感。大舅舅今年正月还摆了生日酒,他把新风尚进行到底,过生日不收红包,请专业团队置办酒席,大家省心省力。但大家都空着手来,道声新年好,说声生日快乐,坐上酒桌吃饭,抹抹嘴巴走人,还是缺少了些喜庆和欢乐。

近年来,还有个声音一直在拜年时有提起,即拜年时相互间不给红包。特别是兄弟姐妹之间,拜年时带着孩子来,相互之间给红包,你给我,我给他,他给你,转一圈回到原点,又怕红包的数额不一致,还生出些罅隙来,坏了过年的好心情。特别是现在有些是独子,有些是二孩,有些已经是三胎,讲究的人就为给红包发愁了,我一个孩子,你给500元,你三个孩子,我是每人给500元呢,还是每人给200元呢?

我倒觉得,过年给红包是给孩子们带去快乐,感受过年的氛围,如果过年烟花炮竹没得放,连红包也没了,那对孩子来说算什么过年呀。红包的数额不用太多,给个200元就行,再不用攀比。现在的亲戚之间能走动的也是有数几家,一年难得见上几回,即使二孩三胎的,200元一人也能应付的过来。

现在稍大点的孩子都有了自己的手机,数字支付也是玩得溜溜的,红包出现了新动向。亲戚给了红包,随手递给老爸老妈,让从微信或支付宝转给他,纸币变数字,不让父母给存放了,也不用担心丢失。


历史上的今天:

相关推荐

《咬文嚼字》发布2024年十大语文差错:是“松弛感”不是“松驰感”

2025年1月7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在上海发布2024年十大语文差错。 一、“制高点”误为“至高点”。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科技巨头纷纷抢占行业制高点。不少报道把“制高点”误写成“至高点”。“至”有“最”的意思,“至高点”即“最高点”。而“制高点”本是军事用语,指能够俯视、控制周围地面的高地或建筑物等。其中“制”指压制、控制 ...

贺岁纪念币钞,不约也罢!

昨晚(12月23日),蛇年贺岁纪念币、纪念钞又进行网上预约了。蛇币是22点开始预约,蛇钞是22点30分开启预约。 我看到群里有好友在提醒这个事,但没特别在意,后来有事一忙就忘记了。到早上看信息时,才想起昨晚忘记预约了。不过看好友的消息,今年纪念币钞发行量不大,很难约到。有位经常晒单的朋友,这次一个也没约上, ...

字述一年:一个字总结2024年,你选哪个?

岁末将至,我们都有回顾过去一年大事记的习惯。新加坡《联合早报》邀请读者参与年度活动“字述一年”,投选出最具代表意义的汉字,总结对这一年的感悟。 今年入围的汉字是:选、通、财、交、灾、追、法、仇、人、市——哪一个最符合你对2024年的印象? 综合2024年发生的种种国内外事件,《联合早报》高级编辑和主任从新闻室 ...

旧书遇冷

在昨晚“卖书的胡同”视频直播旧书拍卖中,看着4册1960年代版的《中国通史简编》、2册1960年代1印本的《中国史稿》、2000年版《辞海》…… 这么多好书,在100多人在线的情况下,连10元包邮起拍都没人要,主播连说话的欲望都没有了,满脸的忧郁让人心疼。 这场直播拍卖我也在,是那在线的100多人中的一份子,我一直围观,没有 ...

13 条评论

  1. 老家大概五年前开始,礼品改红包了。
    再过些年大概是一起吃年饭就搞定了🤣

    • @Dorad 现在我们都相互约好,同一天到某家,既热闹又省时。

  2. 在山东这个礼仪之邦,到处是送礼

  3. 网易有柿

    为我们带来年味的人已经赚不到钱了,网购彻底断了春节小贩的生路,不为他人着想就会落到这样的情况。

    • @网易有柿 路口的小店还有拜年礼盒在卖,但买得人少多了,大家都汽车后备车准备好的,不会临时去买。

  4. 今年我都没咋出去拜年,宅家挺好的。哈哈哈

    • @姜辰Jcs.Moe 我们家孩子不是屁股后面催着,他是家门都不想出去,都喜欢宅着。

  5. 手里提点东西更有感觉

  6. 上门拜年还得带着东西,给长辈现金那是要的~

    • @Mr.Chou 礼物都带的,但除了父母、外婆,我好像没给其他亲戚红包的意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