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遇冷

在昨晚“卖书的胡同”视频直播旧书拍卖中,看着4册1960年代版的《中国通史简编》、2册1960年代1印本的《中国史稿》、2000年版《辞海》…… 这么多好书,在100多人在线的情况下,连10元包邮起拍都没人要,主播连说话的欲望都没有了,满脸的忧郁让人心疼。

这场直播拍卖我也在,是那在线的100多人中的一份子,我一直围观,没有举一次手(出价),抢了一个1分钱的红包。

我说一下自己不出价的心理活动轨迹:

1、参与热情已降

参与旧书拍卖已经两年多的时间,已经从当初的兴奋劲上平复下来,可以比较理性地看待拍卖这件事,观看直播,更多的是抱着欣赏了解下有会有哪些旧书在拍卖的目的,观看的成分占主要。今年以来,我花在购买书籍上的钱已经超过5000元,家里的一面书柜也基本塞满,我得停下脚步,有针对性地补充了。

目前我给自己定的购买方面,主要有三点:《红楼梦》相关的书籍,鲁迅1975年的白皮本,广州出版社《金庸作品集》,合适的才入手,品相差、价格贵的就放弃。

2、举拍变得谨慎

“卖书的胡同”的观众忠诚度比较高,参与拍卖的多是老用户,而且大家基本是成熟的读书者,对要拍的书籍类型都比较明确。经过早期的胡乱举拍,家中一堆不会去阅读的书籍,我们现在多是看准了再拍,宁愿贵个10元、20元,也要买个真实喜欢的。所以我们会耐心地蹲在直播间,看准了再出价。而且对于常见书籍来说,老用户多数都有了,则不会再购买了。

昨晚拍卖的旧书,很多是与外交相关的红色文献,喜欢的人群比较窄,这可能也是出价人少的一个原因。况且流拍的几套书中,有些是散本不成套,有些是书皮脱落品相太差,对于老用户来说,我们情愿等下一个好版本,也不想把钱浪费在这上面。

3、出价更加理性

在胡同直播间呆久了,也知道了他的坚守与不易,更明白一本大书如果出个10元,他连成本都挣不回来,所以明显不合理的出价,老用户也就不会出了,所以有很多人抱着“宁肯不出价,也不愿出丑”的想法,不会积极举拍来烘托拍卖气氛。像4册的书,你出个10元、20元,显然有违市场价格,但出个40元,这不是我喜欢的,我也不想浪费钱。再像大厚本的缩印本《辞海》,是本非常好的工具书,但对于个人家庭来说用处真心不是,出个30元我都心不安,就干脆不出了。

我也曾为了营造直播的热闹,故意在有人出价后,出个和他一样的价来,增加了出价人,自己又不会中拍。有时看到明显贵的书籍,也会替主播拉下价格,比如直接到100元等,这当然会有风险,但即使中拍了,自己也能承受。

其实胡同真的不必太过介怀,目前许多旧书直播的行情都差不多的。我看的几个抖音直播旧书的,一蛇皮袋的书拿过来,价格不合适、没人喜欢而流拍的基本有三分之一,他们又把这些书装起来,过两天又拿出来卖,不同时间点有不同的观众,可能又有人喜欢而拍走了。


历史上的今天:

相关推荐

拜年都不需要带礼物了吗?

龙行龘龘(dá),前程朤朤(lǎng),生活䲜䲜(yè),事业燚燚(yì),甲辰龙年的新春祝福让我们一下子认识了4个生僻字。 和妻子盘算着拜年时要走动的亲戚家数量,早早地在网上采购了拜年的礼物。妻子娘家的风俗,拜年礼物必有一对白酒,再是加一份坚果礼盒,家中有孩子的,换成旺旺大礼包,装了满满一后备箱。 到了岳母 ...

资治通鉴:我书架上的第二套大部头

平时喜欢看书,也喜欢买书,我的2021天猫双十一购物车,当然就少不了我下单的书籍。 乘着双十一打折促销,当然要买一些大部头的书,这样才合算嘛。平时不舍得买的书都放在双十一来下单,这样优惠幅度大一些。 这次购买的是中华书局出版古代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胡三省注释、繁体竖排版本。我觉得,文史类的图书, ...

脑死亡的病人应该放弃治疗吗?

在《无所畏惧之永不放弃》第37集,李沅与婆婆崔为真的法庭对峙撕开了中国式家庭伦理最隐秘的创口‌。 当丈夫袁刚因潜水事故陷入脑死亡状态,妻子李沅主张“让爱人保有尊严地离开”,而母亲崔为真坚持“只要还有呼吸就是活着”‌。这场夹杂着医学、法律与情感的战役,通过罗英子与陈硕两位律师的代理,将观众推向生命伦理的思考 ...

制度的刚性和服务的柔性

记录一件发生在就医过程的小事,也许对体制内的人会有所启发。 爱人左膝酸痛有半个多月时间了,上周日到金华某医院就诊,医生判断可能是膝内某条韧带损伤了,需要做个磁共振,约在了本周四上午。我们距离医院有1个小时的车程,爱人5点多就起床了,就为了赶在7点医生一上班做检查,这样可以在一天内完成复诊,省却再跑一 ...

2 条评论

  1. 羡慕你目前状态。
    之前老家里不少旧书。后来搬家,慢慢都丢掉了。
    收藏都是富裕和稳定的表现,动荡,颠沛流离,如我,辎重越轻越好。

    • @ACEVS 我这是安于现状,没有追求的表现。呵呵。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