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

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全长7.8公里,是统领整个老城规划格局的建筑与遗址的组合体,是世界上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被誉为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

“北京中轴线”共包含15处遗产构成要素,北起钟鼓楼,一路向南经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的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分列中轴线东西两侧,遗产区面积589公顷,缓冲区面积4542公顷。

这些遗产构成要素涵盖了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居中道路遗存五种不同类型的历史遗存,形成了前后起伏、左右均衡对称的景观韵律与壮美秩序,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典范之作。

在中国古代都城建设中,中轴线的规划,是中国人“以中为贵”思想的集中体现。

“北京中轴线”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建筑群,见证了影响中国都城营建传统两千余年的理想都城秩序。北京中轴线始终统领城市发展,为中国传统“择中”观念于都城营建中的长期实践提供了特殊见证,表达出中华文明所秉持的“中”“和”哲学理念。其规划格局整体展现出《考工记》所载“面朝后市” “左祖右社”的传统都城理想范式;建筑与景观集中表达了中国传统都城规划对于礼仪和秩序的强调;而多元化的空间组织更为国家礼仪文化与传统城市管理方式提供了有力的物质见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可“北京中轴线”符合世界遗产标准3和标准4,高度赞赏中国政府在北京老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突出成绩。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

“北京中轴线”所体现的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论和“中”“和”哲学思想,为世界城市规划史作出了重要贡献(标准3);

“北京中轴线”作为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成熟阶段的杰出典范,代表了世界城市历史中的一种特有类型(标准4);

认可“北京中轴线”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保护管理状况。

世界遗产委员会表示,“北京中轴线”的真实性体现在其作为都城核心的延续性,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是“北京中轴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认可保持其现有形式的必要性。

另外,在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已拥有40项世界文化遗产、15项世界自然遗产、4项文化和自然双遗产。

附:中国《世界遗产名录》列表-世界遗产中心

  •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1987)
  • 明清故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1987, 2004)
  • 泰山 (1987)
  •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1987)
  • 莫高窟 (1987)
  • 长城 (1987)
  • 黄山 (1990)
  •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1992)
  •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1992)
  • 黄龙风景名胜区 (1992)
  • 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 (1994)
  • 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 (1994, 2000, 2001)
  • 曲阜孔庙、孔林和孔府 (1994)
  • 武当山古建筑群 (1994)
  • 峨眉山—乐山大佛 (1996)
  • 庐山国家公园 (1996)
  • 丽江古城 (1997)
  • 平遥古城 (1997)
  • 苏州古典园林 (1997, 2000)
  • 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 (1998)
  • 北京皇家祭坛—天坛 (1998)
  • 大足石刻 (1999)
  • 武夷山 (1999)
  • 明清皇家陵寝 (2000, 2003, 2004)
  •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年) (2000)
  • 青城山—都江堰 (2000)
  • 龙门石窟 (2000)
  • 云岗石窟 (2001)
  • 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 (2003)
  •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2004)
  • 澳门历史城区 (2005)
  •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2006)
  • 殷墟 (2006)
  • 中国南方喀斯特 (2007, 2014)
  • 开平碉楼与村落 (2007)
  • 三清山国家公园 (2008)
  • 福建土楼 (2008)
  • 五台山 (2009)
  • 中国丹霞 (2010)
  • 登封 “天地之中”历史古迹 (2010)
  •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2011)
  • 元上都遗址 (2012)
  • 澄江化石遗址 (2012)
  •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 (2013)
  • 新疆天山 (2013)
  •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 (2014)
  • 大运河(2014)
  • 土司遗址 (2015)
  •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 (2016)
  • 湖北神农架 (2016)
  • 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 (2017)
  • 青海可可西里 (2017)
  • 梵净山 (2018)
  •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 (2019, 2024)
  • 良渚古城遗址 (2019)
  •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2021)
  •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2023)
  •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 (2024)
  •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 (2024)


历史上的今天:

相关推荐

如何辨别古籍善本中的刻本、石印本和影印本?

近段时间,布衣书局晚场拍卖都是古籍专场,接触到了许多新鲜词,如宋刻本、明刻本,石印本、影印本,排印本、油印本、铅印本等,有些是清代的,也有民国时期的,我也拍到了一本《大字弥陀经》,是民国十七年的石印本。所以就网上的信息,认真学习了一回相关的知识。 古籍定义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

《长安三万里》48首诗词合集(按出场顺序整理)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呈现了李白、高适、杜甫等数十位“顶流”诗人群像,当熟悉的唐诗在耳畔响起,很多观众直呼“血脉觉醒”。电影共涉及48首诗词。今天把电影中出现的诗词按出场顺序整理了一下,看看你会背多少首呢?(文中加粗的是影片中出现的诗句) 01 《别董大二首》 ——唐·高适 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印度为何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巴拉特是什么意思?

据多家印媒9月5日报道,莫迪政府即将在9月18日至22日举行的议会特别会议上,提出一项把印度(India)国名更改为“巴拉特”(Bharat)的决议。这一消息如旋风般席卷印度全国,引发广泛热议。 “巴拉特”这一名称在印度由来已久,此前就曾有人向印度最高法院申请将印度国名从印度(India)改为“巴拉特”(Bharat)或“印度斯坦” ...

“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用英文怎么说?

“二十四节气”(The Twenty-Four Solar Terms)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observation of the sun's annual motion),认知一年中时令(season)、气候(climate)、物候(phenology)等方面的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 ...

1 条评论

  1. 感谢喜欢劫掠的游牧民族,感谢明朝朱棣,有了北京。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