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难在最后一杯的把控

又是一天的难受,黄胆水都呕出来了,胃隐隐作痛,无数次的赌咒:再也不喝酒了,说得连自己也笑了。

这次孩子考上大学,按老家习俗,要摆个席,请亲朋好友喝个酒。爷爷奶奶家、外公外婆家、走得近的同事,请了三次,我倒醉了两次。

我也是服了自己,每次请人吃饭,先醉倒的都是自己。想是自己口讷,酒桌上劝酒搞气氛这套不行,也只有频频举杯,带动大家一起喝了。而自己实在是酒风胜过酒量,三杯下肚,也就找不到北了。

特别佩服那些在酒桌上侃侃而谈的人,劝酒的花样层出不穷,往往是你两杯喝完了,他半杯还不到,你还找不到理由来反驳。当然,这样的主也会让人鄙夷:不实在,不能深交。其实,这种场面上的宴请,自己还会推辞一些,多数不会喝多。往往是少数几个要好的人一起聚会,常常不和不觉就喝嗨了。

特别怀念与一位老同事喝酒,知道我喝酒直但量小,当我喝到七八分时,就挡住不让我喝了。此时酒劲上头,话也多了,拘束也少了,讲话也随性了,酒桌的氛围最好。

人们常说:酒至微醺,花至半开,人生诸事,恰到好处,才是至境。只是这个分寸实在难于把控,当你酒至半醺时,多数人也都把酒当白开水,不是一口口喝,而是一杯杯倒了,哪还有不醉的。有些人这个时候连拦都拦不住了,你不让他喝还要和你急。

其实我内心向往是酒桌上推杯换盏、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的氛围,既是一种释放,也是一种交流,在酒精的催情下,大家放下面具,坦诚地耳语,再多恩怨也能稀释。而平时在家,我是极少喝酒的,倒是妻子有时会挑起酒兴:今天菜还可以,要不喝点酒?我也是最多一瓶啤酒,或一两白酒来应个景。

纵观自己的醉酒经历,很多次是没有把控好最后一杯酒。

就拿这次的喝酒来说,我们原是作了定量的,三个人一瓶杨梅酒喝了就好了,但当最后一杯将尽时,酒量好一些的大哥没过瘾,要再来瓶啤酒漱漱口,另一位哥儿咬牢没倒,我意志力薄弱,也倒了一杯,结果一瓶啤酒喝完了,又上了一瓶,三瓶一下去,我就彻底找不到了。那样坚持不加酒的哥儿,就没一点事了。我想如果我如果在杨梅酒喝完后,也能坚持不再加酒,我大概率也不会像后来这么醉。有些时候混酒也特别容易醉,但我是酒量不够,混不混都醉。

有首《醉酒诗》顺口溜描述的特别形象:不去不去又去了,不喝不喝又喝了。喝着喝着又多了,晃悠晃悠回家了。回家进门挨骂了,伴着骂声睡着了。睡着睡着渴醒了,喝完水后又睡了。早上起来后悔了,晚上有酒又去了。

我倒没有第二天就去了,但也是好了伤疤忘了痛,总是不长记性,我看只有等到医生给下最后通牒时,才会惜命戒酒了。

现在能做到的,我想是尽可能远离酒桌,有些不得不去的宴请,也是能早一步离席,特别是看他们开始拼酒时,虽然有逃兵之诟,但健康是自己的。


历史上的今天:

相关推荐

论家庭购买打印机的重要性

明天要出差,到晚上时通知有份材料需要自己签字,明早一上班就要交上去。 怎么办?明天赶到单位,等同事打印机好再签字,出差肯定来不及。晚上赶去单位加班,来回50公里,就为签一个字,太不值得。 幸好,家里有打印机,让同事把文稿发给我,打印好后签上字,托另一位同事上班时带过去,解决燃眉之急。 几年来,这种事发 ...

财务报销真是个技术活

单位的财务制度真是严丝合缝,容不得半点马虎,这两天我是深有体会呀。 其实是挺简单的一件事:单位领导和驾驶员去省城出差,让我走个内控系统,报个出差,回来后报个销。 申请出差还算简单,登录单位局域网,打开内控系统,在申请出差中填写出差的时间、地点、人员,其中有个项叫“出差类型”,我选择了“会议”,事后 ...

制度的刚性和服务的柔性

记录一件发生在就医过程的小事,也许对体制内的人会有所启发。 爱人左膝酸痛有半个多月时间了,上周日到金华某医院就诊,医生判断可能是膝内某条韧带损伤了,需要做个磁共振,约在了本周四上午。我们距离医院有1个小时的车程,爱人5点多就起床了,就为了赶在7点医生一上班做检查,这样可以在一天内完成复诊,省却再跑一 ...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首日颁布的行政命令清单

1月20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宣誓就职当天,就签署40多项总统行政令,包括推迟执行 TikTok 禁令、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和《巴黎气候协定》、赦免2021年1月6日国会大厦骚乱参与者以及废除出生公民权等。 以下是特朗普在上任第一天签署的主要行政命令: 行政令中的中国议题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上任的头几个 ...

5 条评论

  1. 飞牛V1

    早一步离席,只是下次再聚朋友间的一句玩笑话罢了,对己对人都好。
    沉醉坐

  2. 二两白酒我就不行了。戒酒了。一年能喝一次就不错啦。

  3. 话说你孩子以多少分考上了什么学校哈。可以邮件密聊。

  4. 7WateV1

    嗨,喝住喝住都不知道多少杯下肚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