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上的“故、显、先、考、妣”是什么意思?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我们传统文化中,儒家讲究伦理纲常,而其中的核心就是“孝”。作为礼仪之邦、文化古国,这种孝文化已经成为我们灵魂深处的一部分。父母去世之后,子女要为其立碑。而墓碑上的字也是很有讲究的,每一个字都能够体现出我们对逝去家人的缅怀和尊重。

那么墓碑上的“故”“显”“先”“考”“妣”都是什么意思呢?古人为什么会将这几个字用在墓碑上?

“故”的意思就是故去,去世的意思。意思是这个坟墓的主人已经死亡,可以与空墓区别开来。

古人称呼自己已故的长辈,就说“先父”、“先祖父”,这里先就有怀念的意思,也是对长辈的一种尊称。

对于同辈人,是不能用“先”字的,也就是说,这个人没有后辈,就不能用“先”字。

“显”则比“先”要隆重一点,是对故去家人长辈的美称。“显”取用了它的德行昭著,声名远播的意思,用这个字,就是为了彰显长辈的声名。

在农村,这两个字是不可以乱用的。只有家中辈分最高的那个人,而且故去的人也没有父母、岳父岳母在世,家中子孙满堂,还得在六十以上,才能够用“显”字。否则就只能够用“先”字。

考和妣

在古代,称父亲为“考”,称母亲为“妣”。后来发生了变化,认为“考和妣”属于冥界的说法,所以准确的说法就是“先考”和“先妣”了。对于已经死亡的人禁止使用父亲、爸爸、亡父等写法了。《礼记》中是这样记载的“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

以我们老家为例,上图是父亲为祖父重修的墓碑样图,有些可能与他地不同。

1、中榜:会标明郡望(扶风郡),男的都加“府君”两字,以示尊崇。

2、生卒年月日:最好能写全,因是跨朝代的老人,所以沿用了当时的纪年法。

3、立碑人:会用“祀”字,而非常用的“孝”字,原来只有男丁才能上碑,现在女子也可以,有些媳妇或女婿也可刻上。

4、造墓时间:现在都是公元纪年,重修的多在冬至、清明时。

5、風水情況:多数墓碑会在顶部写上墓体山向,如“癸山丁向”,有些不清楚了,则以“千古流芳”等替代。

6、常见用“堂上先考”来代称“先考”一词,名讳在姓氏之前。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上到皇帝王公,下到贩夫走卒,每一个人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后,都要留下一丝印记,这印记就是墓碑。而刻录在墓碑上的碑文,更是我们一生的记号。在古代,普通人只留下生卒年,而有功勋者不仅仅青史留名,在墓碑上还会将自己的丰功伟绩刻录下来。


历史上的今天:

相关推荐

《咬文嚼字》发布2024年十大语文差错:是“松弛感”不是“松驰感”

2025年1月7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在上海发布2024年十大语文差错。 一、“制高点”误为“至高点”。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科技巨头纷纷抢占行业制高点。不少报道把“制高点”误写成“至高点”。“至”有“最”的意思,“至高点”即“最高点”。而“制高点”本是军事用语,指能够俯视、控制周围地面的高地或建筑物等。其中“制”指压制、控制 ...

北京中轴线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

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全长7.8公里,是统领整个老城规划格局的建筑与遗址的组合体,是世界上现存 ...

如何辨别古籍善本中的刻本、石印本和影印本?

近段时间,布衣书局晚场拍卖都是古籍专场,接触到了许多新鲜词,如宋刻本、明刻本,石印本、影印本,排印本、油印本、铅印本等,有些是清代的,也有民国时期的,我也拍到了一本《大字弥陀经》,是民国十七年的石印本。所以就网上的信息,认真学习了一回相关的知识。 古籍定义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

《长安三万里》48首诗词合集(按出场顺序整理)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呈现了李白、高适、杜甫等数十位“顶流”诗人群像,当熟悉的唐诗在耳畔响起,很多观众直呼“血脉觉醒”。电影共涉及48首诗词。今天把电影中出现的诗词按出场顺序整理了一下,看看你会背多少首呢?(文中加粗的是影片中出现的诗句) 01 《别董大二首》 ——唐·高适 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4 条评论

  1. 传统文化有值得发扬的地方

  2. 风水现在没有几个人有真正的去了解过,太深奥了,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好的风水会造福万代子孙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