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还是要多走动才亲

中国人过年,除了一家人的团聚之外,更重要的还有祭祀祖先,慎终追远,走亲访友,增进情感,维系家族和亲戚之间的和睦关系。

我的拜年特别简单,父亲这边,几个姑姑都过世了,表兄弟之间平时基本没有联系,所以也就不会想到去拜年了。母亲这边,外婆九十四岁高寿了,和两个舅舅一个表弟在一起,一餐中饭就解决了。兄弟姐妹辈,弟弟一家人在杭州,因为疫情没回来,还有一个姐姐,是一定要去拜年的。所以春节拜年自己这边就走了两家。而妻子那边,岳父母和小舅子是在一起的算一家,叔叔家、大舅舅家、小舅舅家、小姨家,倒是走了四家。

近年来,拜年也越来越形式化了,走到了,稍坐一下就起身了,有些饭都不吃。而且往往是认老不认少,平时走动少,也没什么话题,坐在一起也是颇多尴尬。而我儿子辈,除了至亲的兄弟姐妹的孩子,其他的同辈人也很少会去交集。

“在大街上打起架来,等父辈赶到发现彼此是亲戚”的笑话,肯定会越来越多,就是平时大家基本没有走动,当然认不到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现在大家都天各一方,各讨生活,相聚的机会少,另一方面也是现代人对亲戚关系的重视性不高,觉得生活的快节奏,让自己无暇顾及他人。也是,有些人连自己的父母都照顾不及,哪还有闲心去管其他的七大姑八大姨。

现在可能也就在红白喜事的时候,才能大致看全亲戚,而且不是大人指引,完全认不出的。但一两年见一次,估计大家也都没什么印象。因此,对“远亲不如近邻”这句古话有了更深的体会。亲朋好友,只有平时走动着,他才能是相熟的,不然,即使再亲的人也会陌生。

弟弟提议的一个办法倒也是可以增进彼此的情感的,就是建立一个微信群,大家线下见不了面,在线上多多交流,这样见面时才不会太拘束。但似乎这样的微信群平台,平时也是挺冷清的,大家发言的非常少,只在节假日时会发几个红包热闹一下。

现在国家提倡生三孩,这样的亲戚关系会不会重新紧密起来呢?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传统,别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丢了。也许,亲戚之间多走动多帮衬的观念,需要从小就灌输给孩子,这样他们才会时不时想起,远方有个与自己有亲戚关系的人群存在,应该多多去关注和经常走访,走动多了,亲戚关系也就亲密了。

你今年拜年走访了几家亲戚呢?


历史上的今天:

相关推荐

城里和乡下过年的区别

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点点迎新春。 这副春联非常形象地概括了现在农村和城市过年的区别:农村,一过年二十八,鞭炮声就开始多起来了,年三十吃年夜饭前,必定是放鞭炮的,现在还多了烟花,这家放罢那家放,年的气氛一下子就起来了。城市,因为禁燃禁放烟花爆竹的缘故,虽然街上也是张灯结彩、流光溢彩,节日氛围满满的, ...

论家庭购买打印机的重要性

明天要出差,到晚上时通知有份材料需要自己签字,明早一上班就要交上去。 怎么办?明天赶到单位,等同事打印机好再签字,出差肯定来不及。晚上赶去单位加班,来回50公里,就为签一个字,太不值得。 幸好,家里有打印机,让同事把文稿发给我,打印好后签上字,托另一位同事上班时带过去,解决燃眉之急。 几年来,这种事发 ...

财务报销真是个技术活

单位的财务制度真是严丝合缝,容不得半点马虎,这两天我是深有体会呀。 其实是挺简单的一件事:单位领导和驾驶员去省城出差,让我走个内控系统,报个出差,回来后报个销。 申请出差还算简单,登录单位局域网,打开内控系统,在申请出差中填写出差的时间、地点、人员,其中有个项叫“出差类型”,我选择了“会议”,事后 ...

制度的刚性和服务的柔性

记录一件发生在就医过程的小事,也许对体制内的人会有所启发。 爱人左膝酸痛有半个多月时间了,上周日到金华某医院就诊,医生判断可能是膝内某条韧带损伤了,需要做个磁共振,约在了本周四上午。我们距离医院有1个小时的车程,爱人5点多就起床了,就为了赶在7点医生一上班做检查,这样可以在一天内完成复诊,省却再跑一 ...

1 条评论

  1. “远亲不如近邻”我也深有体会。人走远了,回家过年很无聊,也很尴尬。你把人家当亲人,亲人眼中已是有你不多,无你不少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