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布衣书局的胡同在“贩书日记”公号上贴出了“暂时停更说明”,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他坚持的时间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期。
胡同解释说:鉴于这段时间的情况,在日记中过多流露出不够向上和正面的情绪,无法给大家提供一个愉快的阅读体验,所以思考再三,与其勉强维持,不如主动宣布暂停,以免浪费关心布衣书局的朋友们的热心和时间。
的确,今年以来特别是下半年,旧书市场或者说整个纸质书市场,日子都不好过。图书价格低得让人不敢相信,但即使是一本10元还包邮的白菜价,很多图书仍然无人问津。
在这样的营商环境之下,书商的心情能好吗?他们每天被纠缠在回款的困顿之中,每到月底更是要被房租、工资煎熬,不抱怨是不可能的,这样就难免在文章中流露出负面情绪,所以我不太喜欢听胡同在拍卖之前的聊天,困难实实在在,但办法一筹莫展,这样看不到希望的焦虑让人看着挺难受的。但作为拍者,我又想于更低的价格竞得图书,这种矛盾心理让我也跟着难过了。
《贩书日记》刚恢复时,胡同每天会花很大的精力来记录前一天的人和事,还配上很多合适的照片,经常三、四千字一文,读来大呼过瘾。有时白天忙,他熬到凌晨也要把他发出来。但生活不是每天都精彩纷呈的,也不会总能遇上有趣的人和事。胡同就会很纠结,生怕今天的日记没有昨天的好,总记挂着有多少人阅读过了,哪天人数少了还会失落一阵。
人逢喜事精神爽,好事来时人再累也乐呵。当经营惨淡入不敷出时,还要想方设法编篇好的日记,这是双重的折磨。如果是我早就放弃了,胡同竟然坚持到了今天。即使在他生病期间仍在坚守,令人钦佩不已。
我觉得《贩书日记》作为店家和读者之间沟通的渠道,出发点是对的,也能凝聚起一群忠实的用户,但对于书店经营来说它始终是配菜,有当然好,没有也不是大不了的事。特别是在现在生意如此困难的时候,还是集中精力做好经营工作这一根本之事吧。
本月初,我看到有位方老师新开了个公号“慧一文”,他早先在简书发文,后来改在美篇上发布,这是第一次用自己的公众号发文。方老师一上来就猛得很,坚持每日更新一篇原创,而且质量都很高,文字优美,史料详实,旁征博引,谈古论今,让我爱不释手,也让人担心他的续航能力。
我总觉得,无论是网站、公号还是抖音,保持一定的更新频率是必须的,但始终应该内容为王。坚持每日更新实在是太难了,不仅要有内容,还要有精力去编撰,再说生活就围绕日更一件事来做,也太无趣了吧。
我对自己网站的更新,已经没以前那么强迫症了,工作忙时就放一放,有时实在看不过去了,就水一篇来充数,保持每周有更新就好,我的目标是每两天一更。既然是公开给大众看的,文章总不能太难看,不可能像私人日记一样,有事则多记,无事则少记,流水帐式写个只言片语。
最后,还是期待胡同能在状态好转后,重新恢复《贩书日记》,继续为我们带来“书与人”的有趣故事。
历史上的今天:
- 2021: 人人影视,尘埃落定 (1)
- 2021: 二十四节气:小雪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