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电话,主要是向参加“月捐计划”的朋友通报基金会善款用途和援助进展,也是听取捐赠人建议和意见的一种途径。如果基金会工作有不足之处,或是让你感受不好的地方,可以借这个机会,直接向他们说明,以期得到改进。
挂了电话,基金会还再次发来了短信和邮件,“做好事,本来就要让自己开心,如果不开心,请给我们机会改进!”这样的标题很温馨,其中的问卷调查我也坦诚地作了回答。
自2021年1月开始“月捐计划”,转眼坚持了三年,每个月的捐赠额度虽然不大,也算表示自己一点善意,我对自己说,除非发生大的变故,我希望这个捐赠可以一直进行下去。定得小目标是:十年。
在今天的电话中,服务生提到了一个增资建议,即提高每月捐赠的额度,如30元、50元不限,以帮助更多的儿童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真不好意思,我暂时不想提高月捐额度。”虽说增加不增加是我们个人的事,也完全自愿、自由,但当她们直接当面提出来时,我没增加,心理倒有了愧疚感,总有种被胁迫的感觉。事是这个事,但给人的体验是不佳的,它在无形中产生了一种道德压力。
在其后的问卷调查中,我也表达了这层意思,我如果有提高月捐额度的意愿时,自然会主动联系她们。如果她们是为了方便捐赠者获得帮助,以多个提高善款的途径,那么可以提醒一下:如果您有提高月捐额度的愿望,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来操作,对于您们的大爱之举,我们会制作一件“擦手巾”作为纪念礼品送给你。
这样的方式,是让捐赠者在了解资讯后,再自行作出选择,有充分的时间考虑和长远的打算。而不会像电话催问,直接让你回答:你愿不愿意?你愿意增加多少?
可能是自己过于敏感了些,但我想,做好事,本来就要让自己开心。谁也不想没事找事,无端给自己添堵的。如果不开心,好事就做不长久了。
有道理,好马被人骑,好人被人欺的感觉。好比献血,本来自愿的,现在说来都来了,干脆双倍血量吧,谁遇到都不开心。
@万有引力 碰到心气高的,直接拂袖走人了。我看服务行业的人,要懂些基本的大众心理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