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说 2023年是兔年,这一年出生的人生肖属兔,兔宝宝。那么,兔年是从什么时间开始起算的呢?是元旦、正月初一,还是立春?
首先揭晓正确答案:正月初一。
为什么不是从元旦开始?
元旦,即1月1日,“公历纪元”法(简称:公元,通常称为公历、阳历)的新年第一天,是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生年为公历元年(对应于中国西汉平帝元始元年)。
中国从辛亥革命后的次年(1912年)起采用公历月、日,但同时采用中华民国纪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
而“兔年”的叫法,属“生肖年”纪年法,通常称为农历,阴历,或汉历,自然不是从1月1日开始。
说说干支纪年与生肖
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 85 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即如今日历上的“甲申年”、“乙丑年”这样的写法。今年是癸卯年。
干支纪年就是以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相配,第一年是甲子,第二年是乙丑,以此类推,正好六十年为一个循环,周而复始纪年。这也正是我们俗语所说的“六十年一甲子”。
六十年基本上是一个皇帝执政年代的上限了,所以结合年号,就能很准确的标注年份了。比如说我是雍正朝壬子年生人,那就是 1732 年。
不过对不识字的老百姓来说,天干地支还是太复杂了,于是就用十二生肖来对应十二地支,所以今年又称为癸卯兔年。
生肖纪年12年一轮,大家只要说出自己是属啥的,大致就知道就是哪一轮的,推算出年份来。比如说我是属虎的,去年是虎年,那就是2岁,14岁,26岁,38岁,50年,一看人的长相就知道年龄了,很方便。
纪年起点是哪天?
那么,干支纪年是以哪一天为一年的第一天的呢?
历法中,以正月朔日为一年之开始,即我们所说的农历正月初一日,是新年第一天,古代称为“元旦”、“正旦”等。正月初一子夜至下一个正月初一子夜前之时间段称为“一年”。
所以,正月初一(2023年1月22日)是癸卯兔年的第一天,从这天0点开始出生的孩子,属兔。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春节出生的孩子开始一个新的生肖。
从大量可见于历代正史和官方历书,以及现代的报纸和纸质版日历中,都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作为生肖年的起点。比如,我们百度搜索中,除夕是“壬寅年 虎”,春节(正月初一)是“癸卯年 兔”。
有人说新年从立春开始?
不过也有很多人指出,古代以立春为农历年之始,称为“春节”,正月初一则称为“元旦”。所以兔年应该是从“立春”这一天开始,即2023年2月4日。
实际上他是混淆了干支纪年和干支历。干支历,又称节气历或中国阳历,是中国特有的阳历历法体系,它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年长即回归年,一节一中为一月。可惜的是,在古代干支历日多与历法纪时配合,只在历书(黄历)中注记或民间用于象数、选择和命理学中,它在历法上的作用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认识。
还有可能是他们混淆了“春节”与“立春”的概念,锅主要要背在袁世凯身上。袁世凯就任总统后废旧历推新历,这也无所谓,关键是他老改名。原来叫“元旦”的农历新年改叫了“春节”,把“元旦”让出来给了公历年;原来被广泛称为“春节”的“立春”不能再叫“春节”了,只能叫“立春”。这一来三个名字造成了很大的混淆,以至于以讹传讹,牵扯到了属相的算法上。
其实纪年方法已有国家标准
其实,农历年的命名方法,纪年顺序及起点时间,国家都是有明确规定的。
2017年9月1日,国家标准《农历的编算和颁行》(GB/T 33661-2017)实施。它是由中国科学院归口上报及执行实施的一项关于历法中国国家标准。
《农历的编算和颁行》规定了农历的编排规则、计算模型和精度、表示方法以及颁行要求。明确规定了干支纪年和生肖纪年起于正月初一零点。
历史上的今天:
- 2022: 雅虎日本:自4月6日起关闭欧洲大部分在线服务(0)
- 2022: 春节(0)
0 属相一般都是按照立春算的。
@威言威语 0 你是说这几天出生的孩子还属虎吗?
@maqingxi 0 不该是兔么?是不是每个地方的习俗不同?
@威言威语 0 呃呃呃,我一直觉得从大年初一开始计算的
@响石潭 0 我们也都是从大年初一开始算新年的生肖。
0 属相是和阴历挂钩的,像我老家农村还有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依然采用阴历计算日子。
---
题外话:你的这个输入框反应有点慢,我手指头都敲完了,输入法才一个一个蹦出字来。
@Sirit 0 可能跟加载了特效有关系,谢谢提醒。
0 讲的很客观,能说的都说明白了。农历本身就是个大杂烩,非常杂,关于农历中一年的开始,我还是更认同立春是岁首,因为它与黄道位置绑定,能够动态调整,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公历的岁首原本就是冬至日,因为历史原因被推迟了十天)。
而且按照您的说法,如果一年中润了正月,有两个初一,那么怎么算呢?第一个是兔年还是第二个是兔年?
如果说虎年是寅年,兔年是卯年,那么现在是壬寅年癸丑月还是癸卯年癸丑月呢?
所以说这些东西不能细究,因为它本身就是非理性的社会性的东西,就跟说(shuo)服取代了说(shui)服一样,它们没有正确答案,我们只能选择相信某种看法,同时注意这种看法本身,在若干年之后也会成为谬误。
@秉蕳 0 那就按照现在国家通行的标准执行就好。